真假鸿蒙座舱 藏着华为HI模式的硬伤
8月份,CHN(长安、华为、宁德时代)三巨头加持的阿维塔11上市,自带华为流量,热度十足,一时间吸睛无数。其中,华为Inside的高阶自动驾驶、鸿蒙座舱成了这辆纯电SUV最大的亮点。
时隔不久,问界官方暗戳戳地发布了“真正的鸿蒙智能座舱”的鉴定标准,展示了原汁原味鸿蒙座舱的产品力,同时明确声明,缺少六大软硬件能力中的任何一项,都不算真正的鸿蒙座舱。
什么都说了,又好像什么都没说。没有指名道姓,但那句埋在心底的话呼之欲出:鸿蒙座舱有真有假,消费者可不要上当呀!
真假鸿蒙座舱
在问界的宣传语中,真正的鸿蒙座舱具备如下6大软硬件能力:
1、智能的HarmonyOS基础平台,包括AI计算、语音交互、视觉识别、设备互联等等,提供强大的能力合集。
2、华为独有的人机交互设计,卡片式设计、多任务中心、智慧分屏,快速上手,流畅原子化服务卡片、Smart Dock个性桌面等华为独有的人机交互设计,服务一触即达。
3、强大的分布式能力,涉及人-车-家无缝协同、手表控车,一碰服务无缝流转、超级桌面应用共享,多设备协同等。
4、贴心的HarmonyOS智慧能力,包括保险救援、待取快递提醒、加油、充电、停车推荐、小艺建议、智能感知、主动服务。
5、高清的华为车载智慧屏,配合鸿蒙应用生态在车上带来沉浸式体验。
6、高保真的HUAWEI SOUND车载音响系统,15+4单元声学设计、7.1环绕声场、1000瓦独立功放,让智能汽车也能有沉浸的移动音乐厅体验。
其中,HarmonyOS基础平台是鸿蒙系统的核心,分布式能力、智慧能力是鸿蒙系统提升智能座舱逼格的关键要素,智慧屏、HUAWEI SOUND车载音响系统是华为的高端硬件,真正可以体现高阶智能鸿蒙座舱功能和体验的实力的,是华为独有的人机交互设计。
华为长期在高端智能手机的领地虎踞龙盘,在智能手表、平板、笔记本电脑等智能终端浸淫多年,在用户体验方面委实有着深入的思考、领先于友商(苹果除外)的独特审美,“华为独有的人机交互设计”确实堪称独步天下。
前段时间,余总也是从人机交互的角度评价合作伙伴的座舱的:“鸿蒙座舱是全球体验最好的座舱,没有之一,而有一些车厂用了我们的模块,用了我们的鸿蒙系统,但交互的人机界面、UI用了他们自己做的方案,我体验了后很垃圾。”
有了问界的官方声明,再加上余总的发言,真假鸿蒙座舱的试金石呼之欲出:华为独有的人机交互设计。
换句话说,不是华为亲自下场打造的智能座舱,就不算真正的鸿蒙智能座舱。翻译过来,就是说,只有智选模式下的智能汽车才拥有真正的鸿蒙座舱。
对照华为汽车业务的三大模式,问界是华为智选模式的产物,其它主机厂都是华为在HI模式下的合作伙伴,所以,你懂的。
HI模式的双刃剑
HI模式,即Huawei Inside,在这种模式下,华为提供全栈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包含了智能座舱、自动驾驶、激光雷达、整车电控、热管理等一整套软硬件产品,采用这一套合作模式打造的产品会打上一个自带光环的"HI"标签。
相较于交钥匙式的零部件供应模式,HI模式可以深度介入整车电子电气架构的设计,满足智能汽车时代软件不断迭代升级的要求。目前,采取HI模式跟华为合作的厂商有北汽极弧、长安阿维塔、广汽埃安,毫无例外,均来自传统汽车品牌。
这种模式带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历史烙印。
在过去链状的产业链结构下,传统势力的重点在发动机、变速箱和底盘这三大件上,能力体现在系统集成和整车制造上,几乎不具备软件开发能力,跟不上功能汽车向智能汽车的演变,追不上这个软件定义汽车时代的脚步。
飞速发展的智能电动汽车快车道,容不下传统势力的因循守旧,等不得传统品牌自建团队和开发体系。不甘心淡出历史舞台的传统势力,需要迅速借助外部力量,尽快搭上这辆风驰电掣的快车。
与华为、百度这些ICT巨头合作,成了一种无奈之下的自然选择。
之所以说无奈,一则是因为主机厂回过神来,身体和动作却没法尽快就位,团队组建、体系建设、软件开发能力的提升需要相当长一段时间。二则是因为HI模式下,除了要让渡部分灵魂,更是要奉上真金白银的利润。
在不久前举行的阿维塔11试驾会上,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首席运营官王军透露了HI模式下的分成方式:“华为车BU与客户的分成模式,在整车之外的可选服务包上,是谁的投入大谁就分成多。例如阿维塔11的城区NCA智驾导航辅助和城区ICA智能巡航辅助明年一季度会采取订阅付费模式开放,华为在这方面的投入大,分成就多。”
自己吭哧吭哧地把脏活累活全干了,硬件上本身就是“亏损换市场”,想靠软件回血,却要让华为拿走更多的分成?
叔可忍婶不可忍!自动驾驶对安全的要求太高,主机厂可以暂时不染指,智能座舱商业化这么成熟,对安全的要求甚至低于车身控制,不甘心沦为代工厂的主机厂就没有再拱手让出的必要了。
于是,尽管问界原汁原味的智能座舱如此地惊艳,自身软件设计能力之青涩可以想见,这些主机厂仍然执着地想要单干!
流量=盈利
作为智能电动汽车行业的标杆,特斯拉开创了“硬件预埋+软件收费”的商业模式。
通过将汽车转变为新一代移动智能平台,向乘客提供多样化的服务和使用体验,以硬件为入口,向软件要盈利,已经成为整个行业的共识。
在软件定义汽车的时代,智能座舱一边推动着汽车从出行工具向“第三生活空间”演化,一边化身为重要的服务端口、流量入口,掌握着通向用户的金光大道。车企可通过智能座舱的常用常新,构建智能服务生态,经由持续性的服务,提高软件在用户用车全生命周期中的支出占比,从而拥有了通过软件服务多次盈利的巨大想象空间。
万物互联时代,得用户者得天下。委托华为开发鸿蒙座舱,增长的用户是华为的还是自己的?
所以,尽管明知道自己的开发能力不如华为,也要硬着头皮自己上。黄老爷江湖豪情侠骨柔肠之大腿,能放心地交给张麻子接上?
原因之二,华为原生鸿蒙座舱的亮点在于以用户账户为基础的多设备深度融合和自动同步,惊艳的用户体验背后,是华为那一套全家桶智能设备。可是,就拿智能手机来说,经过四轮制裁,华为已经沦为others,成为小众品牌,即便是华为原生鸿蒙座舱,与其它手机品牌连接时,体验也肯定不如华为手机那么全面,那么流畅。
作为同时面向小米OV、华为荣耀、苹果三星手机客户的车企,华为原生鸿蒙座舱的优势并没有媒体宣扬地那么明显。这时,主机厂介入安全等级要求较低的智能座舱车机系统的开发,一方面可以与更多用户实现深度连接和绑定,进一步融入安卓和苹果的生态,另一方面可以练兵实战,为将来掌握自动驾驶的灵魂做好准备。
写在最后
在未来软件定义汽车的新时代,整车交付是用户全生命周期服务的新起点。通过软件的快速迭代,保证用户体验的常用常新,将成为一种新常态。谁掌握更多的用户触点,谁就拥有更美好的未来。
在迈向新时代的征途中,主机厂势必加大对上层应用软件的研发与投入,实现对核心技术的掌控。不过,需要掌握的技术的边界在哪里,主机厂还在不断摸索,不同的整车厂也会有不一样的选择。
跟华为合作的一众车企,除了不想努力了的赛力斯,其它合伙伙伴都走上了自建软件团队,独自开发车机系统的道路。美其名曰是为了掌握更多的话语权和决策权,其实,在目前这种整车厂-供应商合作关系出现剧烈变革的时代,这些主机厂未必能把握正确的方向,当然,华为的HI模式也不一定是对主机厂最理想的选择。
最好的合作,既要让整个供应链的效率达到最高,又能让主机厂和供应商各自的收益都能达到最大化。
正如两口子过日子需要慢慢磨合一样,HI模式两边的主机厂和华为,需要慢慢地调适,不断地摸索各自的边界,最终达到深度交融、共存共生的双赢!(转自电子产品世界)